饮用水二氧化氯检测如何采样(二氧化氯检测样品采集注意事项)
作者:霍尔德仪器 更新时间:2025-07-18
二氧化氯作为一种广谱、高效、快速型的消毒剂,因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等行业。但二氧化氯在水中稳定性很差,在检测过程中为得到水体中准确的二氧化氯含量,需确保测试水体中二氧化氯的损失最小,才能得到准确的测试结果。其中,采样是饮用水二氧化氯检测的关键一环,采样方式对检测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二氧化氯的性质活泼,且以气体状态溶于水中,不恰当的采样方式是造成二氧化氯检测结果不稳定或不准确的最主要原因。那饮用水二氧化氯检测如何采样?
1.采集样品稳定性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在实际采样操作中,可能会有从水龙头直接采样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误差是由采集的样品不具有代表性造成的,二氧化氯本身在一定条件下就会进行歧化反应,在水中不稳定,管道中的水并不是新鲜的水样,而是没有代表性的水样,所以在现场测定在采样前应将水龙头开至最大,并根据水管的长度,让水持续流出5-10分钟,以确保采集样品具有代表性;若直接用比色瓶在水龙头多次采样的情况,则易造成测试结果波动。
2.水样缓缓流入与迅速冲入采样瓶对结果影响
其次,在采样时应先将水龙头关小,让水流缓缓流入至采样瓶中,切不可迅速冲入采样瓶中,因为在水流迅速冲入的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会带走一部分的二氧化氯,从而造成检测结果的偏低。
3.水样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由于二氧化氯本身不稳定且易挥发,采集后的样品不宜放置时间过长,随着时间的延长二氧化氯其自身会不断转化,导致测试二氧化氯含量的不断降低。
二氧化氯采样时,采样不具有代表性、采样瓶没有处理干净、水样迅速冲入比色瓶中、采集水样经曝气、直射光照、震荡、长时间放置样品都会造成二氧化氯检测结果的波动从而导致测试结果的不准确,这些在平时的检测过程中都是应当注意的。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