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石油含量如何检测(水质石油检测标准限值)
作者:霍尔德仪器 更新时间:2025-08-01
水中石油检测方法多样,包括重量法、红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等,检测仪器有红外测油仪、在线水中油分析仪等,同时我国对水中石油类物质排放有严格标准。
一、检测方法
1.重量法
原理:以无机酸酸化样品,用萃取剂从样品中提取油类,蒸发去除萃取剂后,称量剩余部分并计算石油类含量。
特点:操作较繁,灵敏度不高,但结果稳定,不受油种限制。适用于含油量较高的污水检测。
2.红外分光光度法
原理:利用石油类物质在特定波数(如2930cm⁻¹、2960cm⁻¹、3030cm⁻¹)处的特征吸收进行测定。
特点: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适用于测定石油含量在10毫克/升以下的水样。是我国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3.紫外分光光度法
原理:利用石油类在215~260nm紫外区的特征吸收来测定其含量。
特点:灵敏度较高,但对于组分复杂的废水和环境水体,紫外吸收强度差异较大,标准油寻求困难,影响数据可比性和准确性。
4.荧光光度法
原理:水样经有机溶剂提取后,以紫外光照射,测定所产生的荧光强度,根据荧光强度测定水样中石油的含量。
特点:灵敏度很高,操作简便,但准确度较差。适用于地面水、地下水和海水中微量石油污染监测。
5.其他方法
浊度法:利用石油不溶于水的特点,通过比浊定量测定石油含量。但精密度较差,适用于基层实验室。
气相色谱法:可将石油组分进行分离,分别测定出各组分的含量。适用于研究石油的组成和区别污染油的类别。
二、检测标准
我国对水中石油类物质排放有严格的标准,主要包括: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了地表水中石油类物质的排放限值,如Ⅰ类≤0.05mg/L、Ⅱ类≤0.05mg/L等。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规定了海水中石油类物质的排放限值,如Ⅰ类≤0.05mg/L、Ⅱ类≤0.3mg/L等。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规定了生活饮用水中石油类物质的限值,即石油类(总量)≤0.05mg/L。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6-1996):规定了污水中石油类物质的排放限值,如I类≤10mg/L、II类≤10mg/L等。
上一篇:生活饮用水大肠埃希氏菌限值(水质大肠埃希氏菌检测方法)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