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高原地区次氯酸钠溶液中氯酸盐变化趋势
作者:霍尔德仪器 更新时间:2025-07-16
在第五届高品质供水探索与实践研讨会中,昆明通用水务自来水有限公司二水厂副厂长施谨超,在报告里探索了在高原地区商品次氯酸钠溶液中氯酸盐的变化趋势,提出了高原地区商品次氯酸钠溶液的储存管理要求。
为了有效控制并降低氯酸盐所带来的风险,鉴于该高原地区特有的日照强烈与昼夜温差显著的环境特点,我们开展了对氯酸盐变化的观察,进而实施了氯酸盐跟踪检测实验。
在开展实验过程中,我们共配置了两组样本。第一组样本命名为稳定试验氯酸盐,指的是新入库的次氯酸钠溶液。我们采取了样本后,将其存放在棕色遮光瓶中,并保持其静止状态,期间不再进行任何更新,直至实验终止。该样本旨在模拟商品次氯酸钠在高原地区储存于容器内时,氯酸盐可能经历的各类变化。而对照样本则是生产储罐氯酸盐,指的是我们日常使用的次氯酸钠溶液。我们采取了样本,并且该溶液每七天进行一次更新,以确保新旧溶液的混合。这组样本反映了实际生产过程中氯酸盐含量的实际情况。实验的频率为每周两次,每次对三个平行样进行测量。
在常规实验室中,检测饮用水中的氯酸盐通常采用离子色谱法。然而,由于次氯酸钠溶液浓度较高,商品次钠需稀释十万倍,电解次钠则需稀释一万倍,方能进行检测。因此,鉴于离子色谱仪探头敏感易损且操作不便,本研究采用了便携式氯酸盐检测仪设备,以探索更为便捷的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表示,当商品次氯酸钠溶液在容器中静置,不进行任何干预时,氯酸盐含量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至三个月时,其含量几乎达到峰值,为0.43 mg/L。若将此稀释数值(一百万倍)进行反推,可得出次氯酸钠原液中氯酸盐的含量大约为43 g/L。值得注意的是,该含量并不会无限增加,随着次氯酸钠歧化反应趋于稳定,其含量最终将进入一个平衡状态。反之,生产储罐内的氯酸盐相对稳定,通常情况下,七日内其浓度最高不会超过0.18 mg/L。
实验结束后,我们归纳出若干宝贵经验。首先,次氯酸钠商品在储存一周后,其氯酸盐含量可能上升约140%至170%。基于此,我们建议在高原地区,水厂应将储存时间限制在7至10天之内。其次,在常规水质条件下,我们建议安全的储存时间不宜超过30天。若储存时间超过30天,则需对次氯酸钠溶液的投加总量进行控制,具体控制策略将在后续详细阐述。若储存时间超过60天,则存在氯酸盐超标的风险。第三,在非常规水质条件下,尤其是高氨氮含量的环境中,消毒剂的投加量会有所增加。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