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硫化物光度法测定的影响因素(工业废水中硫化物浓度标准)
作者:霍尔德仪器 更新时间:2025-07-18
相信大家都对废水中的“硫化物”都不陌生吧,硫化物指金属离子与硫离子或硫氢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包括硫化氢、硫化铵等非金属硫化物和有机硫化物。随着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硫化物进入到废水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水中硫化物浓度一旦超过0.5mg/L以后,水就带有令人厌恶的臭蛋的味道,且有腐蚀性。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进一步强化,同时为了保证整个水处理工艺、设备长期稳定、可靠运行,采取合适的方法对废水中的硫化物进行有效处理显得尤为迫切。
水中硫化物是判断水体受污染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硫化物的值越高,说明该水体受污染越严重。目前,我国测定水中硫化物的方法主要有碘量法、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间接原子吸收法、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以及最新的流动注射-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这些方法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GB/T 16489—1996),但该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而这些细节对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
1.显色剂的使用
显色剂质量的好坏是整个分析过程的关键。 对氨基二甲基苯胺盐酸盐为白色粉末,酸性溶液为无色透明液体,冰箱保存时间较长。存放时间过长的对氨基二甲基苯胺盐酸盐因被空气氧化,为黑色,配制出的溶液为褐色,空白值偏高,且很快变为蓝色失效。失效的蓝色显色剂不和硫离子作用生成亚甲蓝,用失效的蓝色显色剂测定硫化物会导致严重错误监测结果。
2.预处理过程
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都能阻止氨基二甲基苯胺与硫离子的显色反应而干扰测定;悬浮物、色度等也对硫化物的测定产生干扰,所以需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