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浊度检测方法(水质浊度标准参数)
作者:霍尔德仪器 更新时间:2025-07-18
浊度,即水的浑浊程度,是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导致水透明度降低的量度。水中的悬浮物一般是泥土、砂粒、浮游生物、微生物等,水的浊度不仅和水中悬浮物的含量有关,而且与它们的颗粒大小、形状及折射系数等有关。浊度是反映天然水和饮用水的感官性的一项指标,也是衡量水质良好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对饮用水浊度的监测是十分重要的。
饮用水浊度检测方法:
目前常用的检测浊度的方法是90°散射法,该方法利用测光仪或光度计测量穿过被测样品的光强度以及在90度散射方向上经样品散射后的光强度,根据测量值计算出样品的浊度。散射光强度越大,表示浑浊度越高。选择90°散射法的原因有:
采用散射光法,水中胶体颗粒产生的散射光的方向和强度,取决于溶液中颗粒物的大小;
测量90°方向的散射光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颗粒尺寸对散射光强度的影响;
90°散射法人为误差更小,检测更精确。
水质浊度标准参数:
饮用水的浊度主要由水源水中胶体、悬浮物和生物微粒经净化处理后的残存物造成。我国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浊度限值为1NTU,水厂出厂水的浊度一般控制在0.5NTU左右。很多城市出厂水浊度已控制在0.1NTU以下,以保证饮用水的安全。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