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5为什么偏偏是"5日"(BOD5测定的关键与实际用处)
作者:霍尔德仪器 更新时间:2025-09-29
在污水处理行业,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这个指标可谓家喻户晓。但每次提到它,总有人会问:为什么一定是5天?为什么不是3天或者7天?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一、BOD5是什么?
先来个简单解释:BOD5就是在20℃恒温条件下,微生物花5天时间分解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气量。单位是mg/L,这个数越大,说明水里的有机污染物越多。
二、为什么偏偏是"5天"?
1.历史渊源:百年约定的由来
这个"5日"的传统要追溯到上世纪初的英国。当时英国皇家污水处理委员会做了大量实验,发现:
在20℃下,5天时间刚好能完成60-70% 的有机物分解。
5天之后,硝化作用就开始"捣乱",影响测定结果。
5天既保证了测定准确性,又不会让实验人员等得太久。
于是,这个5天的约定就这样流传下来,成了国际标准。
2.科学依据:微生物的"用餐节奏"
从微生物的角度看,5天时间特别合理:
第1-2天:微生物大吃大喝,快速分解容易降解的有机物。
第3-5天:开始慢慢分解那些难啃的有机物。
5天后:硝化菌开始活跃,干扰测定结果。
3.实际考量:效率与准确性的平衡
时间太短:反应不充分,结果偏低。
时间太长:硝化作用干扰大,实验室工作效率低
所以,5天就成了那个"刚刚好"的选择。
三、BOD5测定的关键
1.测定条件相当讲究
温度:必须严格控制在20±1℃。
避光:要避免藻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菌种:需要加入合适的活性污泥菌种。
稀释:要保证5天后还有足够的溶解氧。
2.测定步骤挺繁琐
预估稀释:根据经验预估BOD值,进行适当稀释。
加入菌种:加入适量活性污泥上清液。
培养等待:在20℃培养箱里待5天。
计算结果:通过溶解氧的消耗量算出BOD值。
四、BOD5的实际用处
1. 判断废水"好不好处理"
通过BOD5/COD比值(B/C比),能看出废水的可生化性:
B/C>0.3:很好处理,适合生物处理。
B/C=0.2-0.3:一般般,可能需要预处理。
B/C<0.2:比较难处理,建议用物理化学方法。
2. 指导污水处理厂运行
计算负荷:确定生化池该处理多少污染物。
设计曝气:算算需要多少氧气,配多大的曝气设备。
预估污泥:预测会产生多少剩余污泥。
3. 评价处理效果
算去除率:看看处理工艺效果怎么样。
检查达标:确认出水是否达标排放。
五、测定中的常见问题
1. 结果不准的常见原因
稀释不当:溶解氧要么耗尽要么剩太多。
菌种问题:菌种活性不够或者加得太多。
有毒物质:抑制了微生物活性。
硝化干扰:5天后硝化作用开始显著。
2. 提高准确性的小技巧
多做几个浓度:同时做几个不同稀释倍数的样。
用好质控样:用标准物质检查测定准确性。
平行实验:每个样品做2-3个平行样。
积累经验:多看多练,培养"眼力见"。
六、BOD5和其他指标的关系
1.BOD5 和 COD
BOD5:测的是微生物能分解的有机物。
COD:测的是所有能被化学氧化的物质。
关系:BOD5 ≤ COD,差值就是难降解有机物。
2.BOD5 和 TOC
BOD5:间接测量,看生物能不能利用。
TOC:直接测量,看总有机碳有多少。
关系:没有固定换算公式,得自己做实验找关系。
所以,下次再看到BOD5这个指标时,就能明白这5天背后的科学智慧和百年传承。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连接我们与微生物世界的桥梁。
上一篇:水质评估的三要素:浊度、悬浮物与色度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