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大肠菌群与总大肠菌群的区别(水质粪大肠菌群测定方法)
作者:霍尔德仪器 更新时间:2025-08-15
水质粪大肠菌群是水体中重要的卫生学指标,用于评估水体是否受到粪便污染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粪大肠菌群是总大肠菌群的一部分,主要来源于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其存在可反映近期粪便污染的情况。粪大肠菌群在44.5℃下能生长并发酵乳糖产酸产气,是区分其与总大肠菌群的重要特征。
检测水质中粪大肠菌群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滤膜法、多管发酵法、酶底物法、纸片快速法等。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检测对于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其含量高低可反映水体受粪便污染的程度,进而指示肠道致病菌污染的风险。因此,对水质中粪大肠菌群的监测和控制是保障水体安全和公共卫生的重要措施。
粪大肠菌群与总大肠菌群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来源、培养条件和检测目的。总大肠菌群是一类在37℃下24小时内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它们广泛存在于人畜粪便中,也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因此总大肠菌群的检测主要用于衡量样品受粪便污染的情况。
粪大肠菌群是总大肠菌群的一个亚群,其主要区别在于它们在44.5℃下仍能生长并发酵乳糖产酸产气,这表明它们更直接地来源于粪便。粪大肠菌群的检测更直接地指示了水体或食品是否受到近期粪便污染,是评估水体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此外,粪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通常在44.5℃下进行,以区分其与总大肠菌群的差异。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