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叶绿素蓝绿藻概念(水体叶绿素蓝绿藻检测方法与限值)
作者:霍尔德仪器 更新时间:2025-08-19
水质中的叶绿素(Chlorophyll)和蓝绿藻(蓝藻,Cyanobacteria) 是反映水体富营养化及藻类繁殖状况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水质安全与生态系统健康。
1. 叶绿素(Chlorophyll)
叶绿素是藻类和光合细菌中的光合色素,其浓度可间接反映水体中 浮游植物生物量。叶绿素a(Chl-a)是藻类的主要色素,其浓度与藻类密度 正相关,常用于评估 富营养化程度。高叶绿素a可能预示藻华(Algal Bloom) 风险,尤其是蓝绿藻爆发。
①检测方法
实验室分析:
分光光度法:水样经滤膜过滤,用丙酮提取叶绿素,测定吸光度(通常波长663nm)。
高效液相色谱(HPLC):更精确,可区分叶绿素a、b、c等类型。
现场快速检测:
荧光探头:通过叶绿素荧光信号实时测定(如YSI多参数水质仪)。
②典型浓度与标准
清洁水体:<1 μg/L
轻度富营养化:1-10 μg/L
重度富营养化:>10 μg/L(可能伴随藻华)
预警阈值:部分国家设定叶绿素a>20 μg/L 为藻华风险临界值。
2. 蓝绿藻(Cyanobacteria)
蓝绿藻是一类光合原核生物(旧称“蓝藻”),常见属包括 微囊藻(Microcystis)、鱼腥藻(Anabaena)、束丝藻(Aphanizomenon)。
①危害
产毒风险:部分蓝藻分泌 藻毒素(如微囊藻毒素MC-LR),危害肝脏、神经系统。
生态破坏:藻华覆盖水面,导致水体缺氧、生物死亡。
饮用水安全:WHO建议微囊藻毒素浓度<1 μg/L(饮用水)。
②监测方法
显微镜计数:定性定量分析藻类种类和密度。
分子生物学:qPCR检测蓝藻特异性基因(如16S rRNA)。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影像反演藻类分布(适用于大范围水体)。
蓝藻荧光探头:检测藻蓝蛋白(PC)或藻红蛋白(PE)的荧光信号。
③蓝藻水华预警指标
叶绿素a>10 μg/L 且蓝藻占比>50%。
藻蓝蛋白浓度>1 μg/L(荧光法)。
视觉特征:水面漂浮蓝绿色油膜或颗粒(“绿油漆”状)。
3.水体叶绿素蓝绿藻治理与防控措施
①预防富营养化
控制外源污染:减少氮、磷输入(生活污水、农业径流)。
生态修复:种植沉水植物、投放滤食性鱼类(如鲢鳙)。
②应急处理
物理法:人工打捞、超声波灭藻。
化学法:喷洒硫酸铜(慎用,可能破坏生态)、过氧化氢。
生物法:施用溶藻菌或竞争性藻类,以防治蓝绿藻的生长。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