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氧的测定方法(溶解氧检测方法优缺点对比)
作者:霍尔德仪器 更新时间:2025-07-18
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即常说的溶氧。水中溶氧是鱼虾等水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就人工养殖来说,水中溶解氧含量的高低还左右着养殖密度和产量,关系着养殖水面的使用效率,可以算是水产养殖的灵魂。我国渔业用水标准规定,养殖水体溶氧连续24小时中,必须有16小时以上大于5mg/L,任何时候不能低于3mg/L。那溶解氧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呢?他们又有什么优缺点?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
目前我国的检测方法标准有:《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GB7489-1987)、《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电化学探头法》(HJ506-2009)和美国ASTM 标准(D888-05),前两种是中国国家和行业标准方法,后一种是美国环保署认可标准方法。
1.碘量法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一般用碘量法。在水中加入硫酸锰及碱性碘化钾溶液,生成氢氧化锰沉淀。由于氢氧化锰性质极不稳定,迅速与水中溶解氧反应生成硫酸锰。15分钟后加入浓硫酸使棕色沉淀与溶液中所加入的碘化钾发生反应,而析出碘,溶解氧越多,析出的碘也越多,溶液的颜色也就越深。用移液管取一定量的反应完毕的水样,以淀粉做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计算出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
2.电极极谱法
两极间加恒定电压,电子由阴极流向阳极,产生扩散电流;一定温度下,扩散电流与溶解氧浓度成正比;建立电流与溶解氧浓度的定量关系;仪器将电流计读数自动转换为溶解氧浓度,并在屏幕上显示溶解氧值。
3.荧光法
调制的蓝光照到荧光物质上使其激发,并发出红光,由于氧分子可以带走能量(猝息效应),所以激发红光的时间和强度与氧分子的浓度成反比。采用与蓝光同步的红色光源作为参比,测量激发红光与参比光之间的相位差,并于内部标定值对比,从而计算出氧分子的浓度,经过一些处理,输出溶解氧。
溶解氧检测方法优缺点对比:
1.碘量法测定步骤繁杂,不适合现场测定,检测时间相对较长。在水藻繁生的水体中,由于光合作用使放氧量增加,可能使水中的氧达到过饱和状态,此时用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比较困难,测定结果不够准确。
2.电极极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步骤简单快捷,仪器价格相对较为低廉,属国家标准方法。但是随着氧气的消耗会在膜和电极上产生污垢,形成氧气梯度会降低反应速度。如果半透膜损坏,电解液容易被污染,会造成电池电势漂移,而漂移会被错误地显示为水样中溶解氧的浓度,因此需定期更换电解液及半透膜。
3.荧光法LDO测定水中溶解氧步骤简单快捷。相对前两种方法,荧光法LDO测定水中溶解氧无需标定,响应时间快,测量结果稳定,对流量没有要求,无干扰,减少清洗频率,维护量低。但仪器价格相对较高,不属于国家标准方法。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