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水产养殖废水的循环利用工艺流程)
作者:霍尔德仪器 更新时间:2025-07-19
随着海水水产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扩大,近10年来我国海水工厂化养殖得到了迅速发展,养殖废水中所含的剩余饵料、化学品残留物、以及富含氮、磷、有机质和毒性物质的养殖生物排泄物会加剧养殖邻近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和水质污染,引发有害赤潮等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同时水体污染反过来制约水产养殖的发展。因此,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逐渐受到关注。
海水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
1.物理处理
常规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过滤、中和、吸附、沉淀、曝气等处理方法,是废水处理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工厂化水产养殖废水的外排和循环利用处理,机械过滤、泡沫分离技术和臭氧净化处理效果较好。
2.电化学处理
用电化学法去除水中溶解的亚硝酸盐和氨氮的研究结果表明,亚硝酸盐完全去除的时间和能耗随着传导率的增加而降低,输入电流最大为2A时,耗能最少,pH相对于输入电流和电导率来说几乎没有影响;在酸性条件下有利于亚硝酸盐的去除,碱性条件有利于氨的去除,氨的去除速度低于亚硝酸盐的去除速度。
3.生物处理技术
水产养殖废水生物处理是一种典型的稳定有机污染物的方式,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吸收、代谢等作用, 达到降解水体中有机物和营养盐的目的, 是目前处理溶解态污染物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养殖过程中投放的饵料和养殖生物排泄物主要是由碳、氮、磷等元素组成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生化降解性较好。因此可采用生物处理技术有效处理工厂化养殖废水, 其中生物菌种的效能及其固定生长方式是决定处理效果的两个重要方面。
水产养殖废水的循环利用工艺流程:
下面有几种几种典型的流程。鱼池排水→集水池塘→氧化池→沉淀池→增温增氧池→鱼池回用,这种工艺流程中氧化池为生物转筒;鱼池排水→沉淀池→升流式生物滤池→淋水塔式增氧→加热、消毒→鱼池回用,可以去除99%氨氮,新鲜水/回用水为1/9;鱼池排水→充氧→升流式石灰岩滤池→沉淀池→增氧→回用,其中新鲜水/循环水为1/5;鱼池排水→升流式碎石滤池→降流式碎石滤池→增温池→回用;鱼池排水→集水池→升流式沸石滤池→降流式沸石滤池→补充新鲜水、调温→鱼池回用。
根据生态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水产养殖环境工程技术,研究认为以水产养殖系统零污水环境排放为目标,可以对水产养殖系统进行生态工程和生态工艺设计,开发一个典型的零污水排放工厂化复合水产养殖系统。
随着世界性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今后各国将采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方式。其中,水产养殖废水的综合利用与无害化排放技术具有极大的研究开发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而海水工厂化养殖废水中污染物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处理工艺的复杂性。因此,在设计海水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工艺时,应本着高效、经济的原则,针对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机组合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可以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达到循环水养殖的目的。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