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海河流总氮超标的原因(入海河流总氮超标如何治理)
作者:霍尔德仪器 更新时间:2025-09-06
近年来,入海河流总氮通量已成为近岸海域水质改善的关键,长期备受关注。今年年初,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时指出了渤海入海河流总氮浓度持续反弹的问题。3月,黄润秋先后在河北省和辽宁省现场调研入海河流总氮管控与治理情况,并指出部分入海河流总氮问题较为突出。在调研现场,黄润秋部长带领相关专家团队现场分析入海河流总氮超标问题的背后成因与症结。经过分析,畜禽养殖、农业种植和城乡生活等面源污染是部分入海流域总氮的主要来源。
1.入海河流总氮超标的原因
目前,入海河流总氮污染治理呈现出汛期污染防治、面源污染治理等突出难题,加上存在不少技术、管控、考核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这些已经成为当前陆海污染协同治理的突出矛盾和攻坚重点。如何攻克陆海污染协同治理的难题?入海河流总氮超标的问题,是伴随着城乡发展的进程持续加剧的,因此要重视城镇和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可能导致入海河流总氮超标的问题,对症施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城镇角度来看,目前,我国部分城镇地区生活污水收集管网老旧,雨污分流不彻底,管网错接、雨污混接,跑冒滴漏、排水不畅等问题仍然存在,降雨量大时易出现雨污混流或污水井溢流的情况。而从农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角度来看,部分农村地区旱厕改造推进较快,黑水得到逐步管控和处理,但居民家庭厨房、洗衣、洗浴和清洁等产生灰水收集还不到位;规模以下养殖多数缺少粪污处理设施,粪污转运利用制度缺失,养殖粪污多以就近还田利用为主;农业种植的化肥施用量高、有机肥替代率低等问题仍然突出。
2.入海河流总氮超标如何治理?
在城镇方面,要持续加强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大力推进城镇雨污管网混错接改造、更新、破损修复,提高污水收集效能,因地制宜实施雨水设施改造工程。在农村方面,要紧盯农村生活污水与生产生活垃圾治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加强源头控制,坚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农村特点的治理方式,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提升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据悉,根据生态环境部要求,环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沿海各地市认真落实总氮削减各项要求,已经开展了溯源排查、加密监测、总氮排放组成及分析,按照“统计分析找源头、减排分析找部门、加密监测找区域、地毯排查找主体”的溯源明责四步法,深入开展污染源解析与问题识别,查明白影响河流入海断面总氮浓度反弹的问题根源,确定重点管控断面和治理单元,从“问题在哪里、症结在哪里、措施在哪里和目标在哪里”四个“在哪里”制定了重点管控行业和治理区域的措施任务清单,压实了区县、乡镇政府和市直部门责任。
要加强沿海城市重污染海湾入海河流整治,组织制定“一河一策”入海河流治理方案,因地制宜加强总氮排放控制,实施入海河流总氮削减工程。下一步,要充分发挥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常态化开展入海排污口排查监测,推进溯源整治工作。同时,要加强汛期对总氮指标的监测分析,确保汛期治污设施正常运行和企业依法依规排污,尽可能降低短期集中排污对近岸海域水质的影响。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