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氯检测国家标准(余氯检测方法及原理)
作者:霍尔德仪器 更新时间:2025-07-18
余氯(residualchlorine)是指氯投入水中后,除了与水中细菌、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等作用消耗一部分氯量外,还剩下的一部分氯量,这部分氯量就叫做余氯,又称为游离氯。余氯是氯消毒的水质参数,当前,各医疗单位、公共场所和家庭为防控疫情多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一方面需要保证足够的消毒剂浓度,保证达到消毒效果;另一方面,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水余氯量可能偏高,影响生化处理单元正常运行。同时,也有过高的余氯量也有可能影响地表水、地下水和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对生态环境和饮用水水源造成影响。
余氯对生活饮用水、地表水、医疗污水的要求各不相同。其中《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供水单位出厂水余氯值控制在0.3-4.0mg/L,管网末梢余氯含量不得小于0.05mg/L。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余氯浓度一般应小于0.03mg/L,余氯浓度大于0.5mg/L时,应向生态环境管理部门报告。医疗污水根据排放主体及排放领域不同,对消毒接触池出口总余氯要求有所不同,如下表:
余氯的检测方法包括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光度法、电化学法、试剂法等,其中恒电压法和隔膜法,因两者检测的准确性和操作的简便性被广泛应用于余氯线上检测设备的实时监测工作中。氯传感器按照测量原理不同,可分为隔膜式极谱型传感器和恒电压型传感器,用于对余氯进行连续线上监测。
隔膜式极谱型传感器由阴极、阳极、电解液及阴极上覆盖的一层气透性薄膜构成。被测液中余氯通过隔膜扩散至阴极上,阴极与阳极间适当的极化电压可在阴极上将余氯还原,这些化学反应产生与所测量溶液中余氯成正比的电流。它具有反应灵敏,准确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便,维护量小等特点。适用于各种介质,膜不易损坏、抗污染。
恒电压型传感器,由两个铂电极与一个参比电极组成一个微电池测量系统。余氯测量时在电极测量端保持一个稳定的电位势,不同的被测成份在该电位势下产生不同的、线性良好的电流强度。它则具有稳定的零点性能,能够确保测量准确可靠,结构简单,易于清洁,适用于水中的余氯、二氧化氯、臭氧测量。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