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消毒主流工艺汇总(哪种饮用水水质消毒方法比较好)
作者:霍尔德仪器 更新时间:2025-07-18
饮用水消毒是去除水中病原微生物,防止如霍乱、伤寒、痢疾等介水传染病传播的有效途径。为了保证消毒效果,出厂水和末梢水中的消毒剂须保持一定余量,但并不是多多益善哦,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中,就规定了不同消毒方式下出厂水和末梢水中消毒剂的限值和余量要求 。那饮用水消毒主流工艺有哪些?哪种饮用水水质消毒方法比较好呢?
1.液氯消毒技术
液氯消毒技术对细菌有较强的灭活能力,具有持续消毒作用,无需使用大型设备,投加相对简单,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但是如果水中含有较高的有机氮时,氯化反应极为复杂,将生成各种有机氯化物,而使余氯值稳定需要很长时间。氯气毒性较强,在使用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氯胺消毒技术
氯胺消毒技术相较氯消毒可减少三卤甲烷的生成量,减轻氯酚味,并可增加余氯在供水管网中的持续时间,抑制管网中细菌的生成。相较于其他消毒技术,氯胺与水的接触时间不小于2小时,是其他消毒技术的4倍,而且需要配套相应的投加、调制设备。
3.次氯酸钠消毒技术
次氯酸钠消毒技术杀菌能力强,持续时间长,操作相对其他消毒方式简单。但是次氯酸钠不能够长时间储存,一般的存储时间在10天左右,还有一种获得次氯酸钠的方式是现场制备,制取的设备体积较小,同时,在制取过程中会消耗一定的食盐及电能。
4.二氧化氯消毒技术
二氧化氯消毒技术受水温及pH值影响小,与水接触反应时间约30分钟,在管网中持续消毒时间长,能有效杀灭病毒及两虫,具有强氧化作用,可除臭、去色、氧化锰、铁等物质。使用过程中盐酸的用量及运输审批严格,生成的二氧化氯易分解,需现制现用。并且二氧化氯易爆(空气含量10%,溶液30%),对于通风、管理要求高。
这些消毒工艺中,氯气、氯胺、二氧化氯都有与水中有机物和无机化合物反应产生有毒的或有“三致”作用的副产物的可能,而且安全隐患较大,运行管理难度较大。而次氯酸钠消毒具有广普杀菌效果, 其杀菌能力较强,有持续灭菌作用和一定的除藻、除臭、除味的能力,效果与氯气相当。作为消毒剂使用安全,基本不存在安全隐患,且其制备的原材料为食盐,食盐购买方便,多年来一直是国外净水厂的主要消毒剂。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