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供水水质余氯不合格的后果(如何降低二次供水余氯不合格风险)
作者:霍尔德仪器 更新时间:2025-07-18
水分在人体中占70%左右,人体摄取的水分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很多人十分关心“吃”是否安全,而忽略了生活中最重要的要素——“水”的品质。除了水源污染外,饮用水在生活饮用水中污染的原因很多,其中二次供水是主要污染物之一。
产生二次供水污染的途径:
1.二次供水水池、水箱长期不进行清洗消毒,在夏季高温季节,容易造成池壁挂污、细菌甚至苔藓滋生。
2.二次供水水池、水箱的通气管、人孔、溢流管封口处理不当,未加防护隔网,蚊虫鼠蚁或其他异物可能进入池内;位于室外的水池、水箱的人孔没有加盖密封,导致雨水、扬尘落入,或其它人为污染。
3.二次供水水池、水箱的排水管、溢流管与下水道相连或淹没在污水中,污水可能通过倒虹吸进入水池内。
4.自来水在水池、水箱内停留时间过长,水中余氯挥发,不能满足持续消毒的需要,导致细菌滋生。
二次供水水质余氯不合格可能存在以下风险:
1.消毒效果不佳:余氯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用于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如果水中的余氯浓度不达标,就无法有效杀灭这些病原体,从而增加了人们接触到病菌的风险。
2.水中微生物繁殖:水中余氯的消毒作用可以抑制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保持水质的卫生。如果余氯浓度不合格,微生物可能会在水中迅速繁殖,导致水质变差,增加了水源被污染的风险。
3.水质异味和异色:二次供水余氯不合格可能导致水质出现异味和异色的问题。因为余氯与水中的有机物和杂质发生反应,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使水呈现出刺鼻的气味和混浊的颜色。
4.健康问题:二次供水水中余氯不合格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长期饮用余氯含量超标的水,可能会增加患癌症和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
如何降低二次供水余氯不合格风险?
1.进行定期水质监测:建立严格的水质监测机制,定期对二次供水的余氯浓度进行检测,确保达到合格标准。
2.优化消毒操作:对消毒工艺进行科学优化,确保消毒剂投放量和消毒时间充分,以保证水中的余氯浓度符合要求。
3.提高消毒剂管理水平:加强对消毒剂的管理,确保消毒剂的存储、投放和使用符合规范,避免消毒剂因过期或不当管理而失效。
4.加强设备维护:对二次供水设备进行定期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设备故障导致余氯不合格问题。
总之,二次供水水质余氯不合格可能导致消毒效果不佳、微生物滋生、水质异味和健康问题等风险。为降低这些风险,需要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措施,确保余氯浓度符合要求。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