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供水环节存在的问题(二次供水环节的管理难点)
作者:霍尔德仪器 更新时间:2025-07-18
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供水行业仍有很多难题亟待解决。比如二次供水环节,在如今,因二次供水设施建设质量、运维不善导致的居民用水问题、水质问题的现象屡见不鲜,让居民、水司都很头疼。提升居民的“龙头水”质量是社会、供水行业多年讨论的难点和重点。行业期待出台政策法规力度再大一些,对供水企业的责权、价费进行进一步理清的同时,也在期待一些创新性技术从根本上让二次供水管理实现系统、智慧,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城市高品质供水目标。
为了给百姓的龙头水提供更多保障,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均鼓励供水企业接管二次供水管理工作。在水司的陆续接管下,我国二次供水环节的建设标准、设施品质、运维与管理专业化程度均有所提高。而在二次供水存量设施的批量改造过程中,由于各地基础不一,社会环境不同,情况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同时由于过去供水公司介入少,缺乏前期对于建设过程的规范监督,部分开发商为了节约成本,建设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后期的管理也成了难题。
在供水高峰期时,水厂供水能力不足,管网压力低,造成部分区域缺水,在用水高峰时段容易发生“抢水”现象,导致居民做饭难、洗澡难,生活受到影响。供水企业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处理相关问题。而在供水低峰时期,水厂供水能力又过剩,富裕的供水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能源、资源的浪费,大大影响了整个供水系统的运行效率。
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二次供水设施运维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根据《二次供水专题研究报告(2022年版)》显示,我国二次供水环节运营成本原则上包括日常维护、设施折旧、大修等费用,若加上所需的动力费(电费),每吨水成本基本超过1元,增加了水司的正常运营成本。因此,有关部门也在一直思考这部分服务成本,能否合理且及时的回收,在保障二次供水设施稳定运行的同时,一定程度减轻供水企业经济负担。如目前各地方根据自身情况,出台了一些二次用水设施运行维护收费办法。
如在新建项目中,开发单位按照一定时间范围向供水企业一次性支付一定运管费用,如一些地区选择将二次供水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费用计入供水企业运营成本,期望通过下一轮的水价调整予以弥补等等……尽管如此,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我国目前的水价调节机制存在调整周期长、且只注重弥补过往成本等问题,对于二次供水规模较大的城市而言,此种方式会使水价倒挂现象更为严重,从而加剧供水企业亏损,在一定方面不利于供水行业的发展。
对于这些二次供水方面让人头疼的难题,行业在呼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的同时,如何对二次供水环节供水设施进行优化、提高其运行管理水平,已经成为行业迫切的课题。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