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消毒工艺介绍(自来水消毒副产物有哪些)
作者:霍尔德仪器 更新时间:2025-07-18
在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消毒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能够有效杀灭水中的致病微生物,保障我们的饮水安全。然而,消毒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消毒副产物,这些副产物如果过量存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自来水常见的消毒工艺及产生的副产物。
1.氯化消毒
氯化消毒包括液氯、次氯酸钠等,是应用最广泛的自来水消毒方法。它具有杀菌效果好、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但当氯与水中的有机物(如腐殖酸、富里酸等天然有机物)反应时,会产生一系列消毒副产物,其中比较常见的是三卤甲烷(THMs)和卤乙酸(HAAs)。这些物质被认为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和致突变性。
2.二氧化氯消毒
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消毒能力强于氯。其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消毒副产物相对较少,但如果二氧化氯投加量控制不当或者在特定的水质条件下,可能会产生亚氯酸盐和氯酸盐等副产物。亚氯酸盐会影响人体的血液输氧功能,而氯酸盐具有一定的毒性。
3.臭氧消毒
臭氧消毒具有杀菌速度快、消毒效果彻底等优点。然而,臭氧与水中的溴离子反应会生成溴酸盐,溴酸盐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2B类致癌物。
由此可见,在自来水消毒中产生很多的副产物对我们身体健康都是有影响,因此定期要对自来水消毒副产物进行检测,使其在合理范围内。为了方便用户检测,霍尔德电子生产了一款消毒剂检测仪,参考标准GB/T 5750.11-2023设计制造,取代传统的目视比色法,消除了人为误差,因此检测分辨率更大,直接读数,更具人性化,使用更简单。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