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色谱仪的工作原理(离子色谱仪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霍尔德仪器 更新时间:2025-07-18
离子色谱仪是实验室常用设备之一,是高效液相色谱的一种,离子色谱法在上世纪7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离子分析技术,在分析测定阴、阳离子、离子型化合物方面具有灵敏高、速度快、准确度高、选择多等优点,获得很多研究人员及技术人员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石油化工、农药、食品生产等行业。
离子色谱仪的工作原理:
离子色谱仪是一种基于离子交换原理的分析仪器。其工作原理基于离子在离子交换柱中的分离,通过测量离子在柱中运动的时间来确定样品中各种离子的浓度,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1)样品进样:将待测水样通过进样系统引入离子色谱仪。
(2)色谱分离:样品中的离子在离子交换柱中与柱内的固定离子发生交换反应,根据离子交换速度的差异实现离子分离。
(3)检测器测量:分离后的离子通过电导检测器、紫外-可见检测器或者安培检测器等检测器进行测量。
(4)数据分析:通过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分析,得到各个离子的浓度,从而评估水质情况。
离子色谱仪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传统城市污水监测,针对不同的监测指标有不同的方法,以硫酸盐为例,硫酸盐的测定其传统推荐方法为GB/T 11899-1989重量法,该方法准确度高但操作繁琐且耗时较长。而离子色谱法作为一种新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水中常见阴离子和碱金属、碱土金属阳离子分析,其较传统方法省时省力、操作简便。
对于环境水质的分析也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工作之一,使用离子色谱仪一般可以在20分~30分钟之内分析测试出常规项目:氟化物、氯化物、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硫酸盐等。通过标准溶液的配制选择适合的浓度,配成多个项目的混合使用液,绘制标准曲线,通过标准曲线对环境水质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其精密度、准确度均达到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