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中嗅味物质从哪里来(水中嗅味物质分析方法)
作者:霍尔德仪器 更新时间:2025-07-18
近年来,水环境逐渐恶化,多个水源地暴发蓝藻水华现象,致使水体产生嗅味,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虽然饮用水中的致嗅物质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但当水体存在异味时,人们会通过感官反应排斥这些不良味道,从而放弃饮用甚至使用。致嗅物质明显降低了饮用水的品质,让人产生不悦感,当嗅味物质进一步产生某些具有毒害的嗅味化合物时,会直接损害人体健康,挥发性硫醚类有机化合物便是其中的一类,它们具有很强的毒性,易造成呼吸系统的损伤。
饮用水中嗅味物质从哪里来?
1.原水在进入自来水厂前就含有嗅味物质。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建设步伐也逐渐加快,大量污废水未经治理或者未治理达标便排人天然水体,其中,部分化学制品、矿物盐、无机氮化物以及硫化物均会使天然水体产生嗅味物质。
另一方面是原水中含有的藻类放线菌和真菌的分泌物以及腐殖质等有机物、生物残体均会产生一系列的嗅味,包括典型的二甲基异碳醇( 2一methyl i sobome01) 、土臭素( geosmi n) 等较为常见水体嗅味物质。藻类是导致水体产生嗅味的“ 凶手” 之一,大多数藻类都会产生嗅味,不同类型的藻类所产生的嗅味不相同,大多数硅藻会释放鱼腥味物质,蓝绿藻以及放线菌会产生土霉味物质。
2.原水在输送至水厂后,经人工消毒处理所产生的异味、嗅味。原水在处理过程中,水厂会向其投加化学药剂,药剂同原水中相关物质进行反应,从而产生嗅味( 氯味、臭氧味等) 。水处理工艺中关键性环节属消毒工艺,次氯酸钠是目前国内大多数水厂投加的消毒物质,投加过量的消毒剂会使饮用水产生消毒副产物,散发刺激性气味,严重影响饮用口感。
3.经处理后的自来水通过市政管网输送至用户家中,往往会因管网老化引入杂质,从而致使嗅味产生。
水中嗅味物质分析方法:
要想彻底改变水中的嗅味问题,必须对水中嗅味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但水环境中嗅味组成特别复杂,绝大多数致嗅物质的嗅阈值( OTC) 都很低,这些问题给致嗅物质的定量分析带来极大的阻力,如何彻底解决饮用水中的嗅味问题,嗅味物质的综合分析已然成为突破性技术。当前,针对水中嗅味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有多种,以感官分析法、酶联免疫法、仪器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最为常见。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