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色度怎么检测(不同场景如何选择合适的水质色度检测方法)
作者:霍尔德仪器 更新时间:2025-11-04
    水质色度不是指水本身的 “透明色”,而是水中的有机物、藻类、金属离子(比如铁、锰)等物质让水呈现的颜色 —— 比如河水发绿可能是藻类多,井水发黄可能是含铁高,工业废水发黑则可能是有污染物。检测色度可以让我们更能直观反映水质污染程度,还能辅助判断后续处理工艺的效果,是水质监测里很基础但重要的一项指标。
    
一、水质色度怎么检测?
水质色度检测没有 “万能方法”,主要看水样的干净程度 —— 清的水用一种,脏的、颜色深的水用另一种,都是国标里明确的方法,数据靠谱。
1. 铂钴标准比色法。这种方法适合清洁水(比如饮用水、地表水、处理后的污水),原理很简单:用氯铂酸钾和氯化钴配成 “标准色阶”,跟水样比颜色,看水样跟哪个标准色一样,对应的度数就是色度。具体步骤不复杂,新手也能上手:
先配标准溶液:比如配 “500 度” 的母液,然后稀释成 0、5、10、15、20……50 度的标准液,分别装在 50mL 的比色管里(比色管得是同规格的,不然会有误差);
取 50mL 水样装在另一支比色管里,放在比色管架上,跟标准液比(得在白色背景下,从侧面看,避免光线直射);
要是水样颜色跟某个标准液完全一样,那就是这个度数;要是介于两个之间,就取接近的那个(比如介于 10 和 15 之间,更像 10 就记 10 度)。
现在很多实验室会用 “分光光度计” 代替肉眼比色,更精准:把标准液倒进比色皿,测 455nm 波长下的吸光度,画个 “吸光度 - 色度” 标准曲线,再测水样的吸光度,就能算出准确色度,误差比肉眼看小很多。
2. 稀释倍数法。要是水样颜色特别深(比如印染废水的深红色、造纸废水的褐色),根本没法跟铂钴标准液比,这时候就得用 “稀释倍数法”—— 简单说就是把水样一步步稀释,直到稀释后的水接近无色,稀释了多少倍,色度就是多少。步骤也很直接,但要注意 “稀释节奏”:
取 10mL 水样,加 90mL 纯水,稀释 10 倍,摇匀;要是还深,就取 10mL 稀释 10 倍的水,再加 90mL 纯水,变成 100 倍;以此类推,直到稀释后的水 “刚好看不出颜色”;
判断 “刚好看不出颜色” 有技巧:在白色背景下,把稀释后的水样和纯水放在一起,从上方看,要是两者没区别,就算到终点了;
最后算倍数:比如水样稀释了 200 倍才无色,那色度就是 200 度。不过要注意,稀释的时候得用 “无氨水” 或 “超纯水”,别用自来水,不然自来水本身的颜色会影响结果。
二、不同场景如何选择合适的水质色度检测方法
    1.自来水厂:每天用铂钴法测原水和出厂水,原水色度高了(比如雨季河水变浑、颜色深),就会多加点混凝剂,把有机物、藻类去掉,保证出厂水色度≤15 度;
2.印染厂:用稀释倍数法测废水,处理前可能有 500 度,处理后要降到 50 度以下才能排放,要是不达标,就得调整污水处理的吸附或氧化工艺;
3.环境监测站:测地表水时,要是某段河的色度突然从 20 度升到 100 度,大概率是有企业偷排废水,这时候就得顺着河流找污染源。
    
相关标签:




